古蜀瑰宝 2022 -
总览: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不过百年,对于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也在这百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洛阳铲这种原本用来盗墓的工具,却作为考古界的“神器”一直保留了下来。 2019年11月,时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的冉宏林用一把洛阳铲开启了对三星堆的新一轮发掘工作。在此之前,三星堆已经沉寂了30余年。 对于三星堆的发掘,可以大致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时间线。 1927年春天,居住在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意外挖出许多玉器。这些玉器陆续流入古董市场,引起了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首任馆长葛维汉的注意。1934年3月,葛维汉带领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考古队来到月亮湾,三星堆考古的序幕就此揭开。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10天后,三星堆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考古匆匆结束。 1986年7月,当地砖厂取土时无意发现了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时任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的陈德安带领团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在内的1700多件重量级玉器、石器与青铜器在这一次发掘中出土。三星堆遗址,“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由于当时科技手段有限,考古技术颇为落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考古团队并没有大规模进行发掘。 2019年,四川省组织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三星堆有了新一轮的发现。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和八号祭祀坑相继露出真容。从三星堆首次被发现到首次考古发掘,用了5年;从首次发掘到一、二号坑的发现,用了52年;从一、二号坑到三号坑的发现,用了33年;而从三号坑到四、五、六、七、八号坑的发现,仅仅用了5个月。 时间紧,任务重。该如何发掘这六个祭祀坑?怎样才能在发掘时保护好埋藏在地下的稀世珍宝?从发现时的兴奋,到对文物保护的担忧,考古专家们深知此次重启三星堆发掘工作背后的重大责任。 考古工作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例如对丝绸的发掘工作,从发现到提取发掘、到采取保护措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发掘过程也是不可逆的,稍有不慎,隐藏在文物上的历史信息就会被破坏掉。为此,此次发掘在前期资料记录和硬件搭建、中期文物提取、后期文物保护与研究都作了整体的统筹。
评论